目前分類:失智症治療 (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中風或失智老人 園藝輔療很有效
聯合晚報╱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黃永錚 2007/12/22

園藝輔療是時下極受歡迎的復健治療,透過修剪花木、澆花種樹等活動,可以激發病人的興趣,提高參與頻率。臨床發現,中風或是老人失智症患者在接受園藝輔療之後,在生理或是心理方面,可獲得不錯的成效。
對於退休的銀髮族來說,園藝是一種又環保又健身的休閒活動及興趣。例如,插枝育苗、修剪樹枝,可以運動到手部功能,至於植栽搬樹,則是一種緩和運動,讓老年人獲得充分的運動量。

careg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人沒記性 - 可能是藥「傷腦筋」
劉秀枝 陽明大學兼任教授

上星期回中部老家時,86歲的母親向我抱怨:「最近記性很壞,時常忘東忘西,會不會是『阿達』?」我笑著安慰她說:「年紀大了一點,記憶當然沒有以前好啦!您不用煩惱。」但是第二天,我陪母親去田尾鄉買盆栽時,卻發現她真的是有問題。平常母親的方向感非常好,雖沒唸過書,不認得店面及公路招牌,但自有她一套記憶方式。路只要被她走過一次,就不會忘記。每次我開車,她就是最標準的”後座駕駛者”,一路指揮方向,準錯不了。那天我覺得應該是向右轉,她卻堅持直走,結果我們繞了一大圈,才找到了公路花園。在花店時對著一盆石榴花,在短短的五分鐘內問了三次價錢。傍晚,和母親談起一些帳目,發現她反應較以前慢。母親沒學過九九乘法或珠算,但自己演練出一套心算方式,快得很。那天晚上,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心算竟然比母親快。
晚上和嫂嫂聊天時,我提到母親的記憶力明顯減退,會不會是患了老年失智症,要安排她做檢查。因為根據統計,85歲以上的老人約有25%的機會得到此症,母親是不是「抽籤抽到了」?嫂嫂也注意到母親在一個多月來記憶力常有問題,有時會把一天發生的事情前後次序弄顛倒,看電視時也常打瞌睡。最後嫂嫂問:「會不會是藥物的問題?」

careg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治療老年失智症新曙光! 中研院發現緩解症狀新療法
東森新聞網2007/08/09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中央研究院一項研究發現,經過動物實驗證明過去被廣泛運用在癌症治療的顆粒球生長激素,能夠在大腦裡分化成為新的腦神經細胞,緩解阿茲海默氏症的病情,目前這個實驗將與林口長庚醫院進行合作人體臨床試驗,預計最快2009年就會運用到臨床治療,為阿茲海默氏症病患帶來新希望。

careg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帕金森症手術 建議列健保
【2007/12/19聯合報╱記者包喬晉/高雄報導】

高雄市議會昨天舉行「關心老人、重視福利」研討會,與會福利機構多表示,老人最需要不是「錢」,而是尊嚴與社會的關懷。「聰動成長協會」常務理事陳國顥表示,帕金森氏症非老人專利,高雄已有26歲病患出現;政府應將帕金森氏症手術費列入健保給付範圍,減輕患者負擔。
高市失智症協會常務理事柯登耀指出,高市老人失智比率逐漸攀高,失智症老人佔65歲以上比率約5%,許多社會問題因失智老人引起。

careg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常壓力性水腦症
文/金若屏、張正修 財團法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神經外科醫師、主任

68歲的王先生最近出現智力減退、記憶力變差、個性改變、說話能力受損、步態不穩、雙腿無力、無緣無故跌倒,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種種異常行為,搞得全家雞飛狗跳,認為王先生肯定是罹患了老年失智症。
難道人老了就難逃老年失智症嗎?其實有一些表面看來像失智,卻是因其他疾病引起的,這些疾病是可以完全治癒的,千萬不要誤以為是老年失智症,而延誤了診斷治療的時機。

careg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頸動脈狹窄 神智變差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年近80的黃婆婆,常忘東忘西,神智愈來愈差,被家人當成老人失智症患者,後來因病就醫,才被診斷為頸動脈狹窄,經積極施以管腔內血管支架的治療後,神智變得清醒多了,整個人也變個樣。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高憲立表示,頸動脈狹窄是常見的血管疾病,五分之一的腦中風患者就是頸動脈狹窄造成;但多數患都渾然不知,最後不是突然中風倒下,就是像黃婆婆一樣,由於頸動脈狹窄嚴重,大腦血流量減少,血氧長期供應不足,神經認知功能下降,進而出現類似老人失智症的臨床症狀。

careg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年失智症無法根治,但並非無藥可治!
劉秀枝 陽明大學兼任教授

僅僅在五年前,阿玆海默氏症(老年失智症)還是被視為是無藥可治的大腦退化性疾病,但自從1993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通過Tacrine(暫譯塔克寧)為第一個治療阿玆海默氏症的藥物,接著在1996年11月又通過第二個藥物Aricept(暫譯阿玆息)後,醫生面對此症患者時就不再是束手無策了。一般認為阿玆海默氏症患者之知能減退是因其大腦缺乏乙醯膽鹼之故,而這兩種藥物的作用即在抑制乙醯膽鹼酵素,使乙醯膽鹼不被分解掉,而能維持一定濃度。
阿玆息因為有選擇性,只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乙醯膽鹼酵素,所以其副作用較少,無肝毒性,而且每天只服用一次,簡單可行。目前在全世界至少已有1700位阿玆海默氏症患者接受阿玆息的臨床試驗。1998年1月的美國神經學雜誌刊載了一篇有關阿玆息臨床試驗的最新報導。這是美國多家醫學中心合作的隨機分配,有安慰劑作為控制組的雙盲(即在試驗期間醫生和病患均不知道病患吃的是阿玆息還是安慰劑)臨床試驗。共有473位是輕度到中度嚴重程度的阿玆海默氏症患者參加,被隨機分配到三組中的任何一組(1)162人服用安慰劑,(2)154人每天服用5毫克的阿玆息,(3)157人每天服用阿玆息10毫克,共服用24週。患者每6,12,18及24週結束時均接受神經心理測驗(阿症量表)及醫生的各項評估,決定是否有療效。結果發現服用阿玆息5毫克及10毫克的兩組在24週試驗終了時均有明顯療效。而服用10毫克之效果與服用5毫克之效果相當,但副作用卻較多。在24週服藥結束時,服用5毫克者的阿症量表平均進步了0.67分。進步的分數雖然不多,但因服用安慰劑者平均退步了1.82分,所以兩者相差2.49分,頗具有統計上的意義。由另一個角度來看,在24週服用結束時,服用阿玆息的兩組在阿症量表的評估上有80%沒有退步,而服用安慰劑者只有58%沒有退步。因為阿玆海默氏症本身是個逐漸退化的疾病,所以即使藥物不能增加患者的知能,而只能維持其知能不減退時,也算是有臨床上的療效了。

careg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人憂鬱症與失智症容易糾纏不清
﹝資料來源:春暉醫星球﹞

 ⊙(台中澄清醫院) 老人憂鬱症與失智症容易糾纏不清,對於頭一次遭遇到這種狀況的病患和家人而言,都有可能是一個大災難!澄清醫院身心內科主任劉永昌表示,最近有幾位老人家不約而同地被家人帶到門診求醫,原因是老人家把家裡搞得雞犬不寧、人仰馬翻,連家人也快得憂鬱症了,最後經診斷這幾位老人家是屬於「假性失智症」。

careg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智症中西醫治療經驗
by 張成國醫師
有一位病人叫楊X宗,今年58歲,患有高血壓的病史。在三個月前曾因大腦血管阻塞而造成腦血管中風,使他講話不流利、記憶力減退、視力模糊。曾住進醫學中心,經腦血管攝影證實有腦血管阻塞。從此記憶力一天不如一天,逐漸失去對往日的一切記憶,醫院曾給他西藥Piracetam 1200mg 每天早上服用一粒,但服用幾星期之後仍然不見效果,後經友人介紹前來求診。本人給他針灸及中藥治療,經過三個星期他的記憶力,據他述敘已完全恢復,本人及他的家屬甚為高興。 今將本人治療的方法,詳述如下,與大家分享:
一、針灸治療:合谷、曲池、三陰交、足三里、太衝。每二天針一次。
       如:睡眠不佳,加針神門穴。

careg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人失智症的診斷
摘錄自行政院衛生署豐原醫院 神經內科 黃紫英醫師

失智症(Dementia)的診斷:

careg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人失智症早發現可治療
劉秀枝 陽明大學兼任教授
 
1997年3月的美國醫學會雜誌上有一篇來自夏威夷大學醫學院的失智症研究報告。他們在1991-1993年間研究位在夏威夷檀香山社區中心的男性日裔美人(年齡由71到93歲),共發現191位失智症(癡呆症)患者。失智症及其嚴重程度是醫生根據問診以及詳細的神經心理檢查而診斷的。191位失智症患者中有63%與太太同住,12%與兒子同住,15%與女兒同住,10%與其他家人或朋友同住,這些同住的家屬或朋友均回答兩個問題:(1)是否認為受訪者有思考或記憶上的問題?(2)如果有,是否曾經因為此問題而看過醫生?結果發現共有21%的家屬沒發現受訪者有失智症,尤其以輕微的失智症患者為最明顯(52%),而較嚴重的失智症患者只有13%的家屬沒覺察。而在其他家屬也覺察到受訪者有記憶力減退者,高達53%的受訪者沒因此問題而去看醫生。
此篇論文分析家屬沒覺察到受訪者之失智症之可能原因:(1)家中長者常不需要做比較複雜或心志思考的工作,所以較不易被發覺;反之,受高等教育的受訪者因從事知識方面的活動,如有智力衰退時則較易被發現。而且,縱使達到退休年齡,女性也常需要做家事,所以,其智力減退也較易被發覺。 (2)太太或孩子們由於對一家之主的尊敬,常會有意無意的忽視先生或父親的記憶力減退,甚至為其記憶力尋找各種藉口。

careg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11.20  陳怡妏/台北報導
 聽歌、唱歌,打打拍子,動手動腳,互動式的音樂治療,有助失智症長者減緩退化速度;有失智症的李沈巧阿嬤,本來天天關在家裡任憑身體功能退化,接觸音樂治療後,現在她不但已經肯出門活動,家人發現退化情形也不那麼明顯。
 長庚醫院復健科音樂治療師陳譽齡昨日帶著吉它陪李沈巧阿嬤來了段音樂治療,一曲《望春風》讓阿嬤開始和她互動,搖動手上的鈴鼓打拍子,整個人顯得十分開心。
 陳譽齡表示,音樂治療就是透過病人喜歡的曲子來引發互動,失智症老人不記得最近的事,但過去的事卻記得很清楚,只要找到一條能切進長者心中的歌,就能引導他隨音樂唱歌、打拍子。
 陳譽齡說,讓失智老人在生活中和人有互動,可減緩失智症狀發生的速度,不只音樂治療師能做,家屬也可嘗試在家裡放老人家愛聽的歌曲。

careg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部補助業者研發失智症新藥 商機35億美元
【中央社】2007-11-12 18:24


醫界對於預防、治療老年失智症迄今難有突破性進展,經濟部業界科專計畫日前審查通過補助杏輝藥品抗老年失智症植物新藥「STA-1」研發計畫,若開發順利,市場商機超過35億美元,預估未來5年每年將有10%以上市場成長率。

careg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電子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阿茲海默症是一種因「類澱粉蛋白」堆積引發腦神經退化死亡的疾病,巴金森氏症則多與基因遺傳有關,目前幾乎都以藥物治療。
阿茲海默症成因至今仍不完全清楚,除了基因外,不良生活形態與腦血管危險因子(三高、肥胖、吸菸、腦外傷),亦可能增加發病機率。
失智症患者隨著病情惡化,其記憶、注意力、語言能力、空間感會逐漸受損。台灣六十五歲以上失智盛行率約四%,推估有十一萬人。失智症患者中,有四到五成是阿茲海默症,三成為腦中風後引發的血管性失智症,一成為混合型。現有四種失智症藥物,都只是症狀治療,不能逆轉病情。
台大與台北榮總聯合組成的研究團隊,已完成阿茲海默症治療性疫苗的小鼠試驗,清除腦部類澱粉斑塊的效果顯著,人體試驗進入籌備階段。瑞士某藥廠有一款類似的類澱粉疫苗已進入第二期人體試驗階段,另一種可抑制類澱粉蛋白沈積的新藥Alzhemed則進入第三期人體試驗。中研院分生所今年也發表以顆粒球生長激素誘導造血幹細胞修補阿茲海默症小鼠的受損腦神經,衛生署已核准第二期人體試驗。
巴金森氏病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是大腦黑質的神經元細胞喪失導致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分泌下降,引發各種運動障礙,患者通常因行動不便、身體健康惡化,最後多半死於感染,台灣目前已累積四萬到五萬名通報病例。

careg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