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人碰上失智症 說與不說都是難題
文╱林克能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臨床心理師

七十七歲的林老先生(化名)由女兒陪伴,前來神經內科看診,主要抱怨是最近常常忘東忘西,擔心自己是否得到老年失智症。看診時,林老先生給人的感覺是個彬彬有禮的長者,身體仍然滿硬朗的,只是他非常在意記憶力功能減退,甚至於有些過度焦慮。他在離開診間之前,竟丟了一句話說:「要是檢查結果,確定我有老年失智症,我就自殺死掉算了!」

隨著社會大眾對於老年失智症的逐漸認識,許多年長者及其家人已經不再把記憶力減退,認為只是正常老化過程,而可能是失智症的前兆,並尋求醫療幫忙。不像十多年前,就診的失智症患者,常常都已經是中、重度的病情,等到家屬發現「代誌大條啊」,如出門找不到路回家,或跑到陽台大小便,才帶來就醫。近年來,在記憶門診求診的患者,其記憶力減退程度,有減輕的現象,從他們竟不避諱就醫顯示,國內民眾對於老年失智症了解的進步,如同對罹患癌症的病人,大部分的失智症患者是抱持希望被告知診斷結果的態度。

根據一百五十位台北榮總神經內科看診患者的家屬或照顧者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當自己不幸有失智症時,幾乎全部的受訪者(九十七%)希望醫師告知自己有失智症,而只有三%的受訪者不希望被醫師告知患有失智症;有九十三%希望醫師把疾病診斷告知家人,五%則不希望讓家人知道,若是家人患有失智症,七十六%受訪者表示願意讓醫師告知患者,但有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者,則不願意讓患者知道。

在告知失智症患者診斷時,希望能採用較中性、委婉的說法,如「記憶力退化(廿六%)」、「失智症(廿一%)」、「只是年紀大了,記憶力差一些而已(十七%)」、「退化(十一%)」、「自然老化(十一%)」來告訴患者。有四%受訪者同意使用「阿茲海默症」,只有一位使用「癡呆症」一詞。顯示近年來,國內社會大眾對於老年失智症的認識,與對於患者權益的重視,皆有顯著的增加。

雖然失智症的病程是由輕到重,進行極為緩慢且非致命性的疾病,但目前仍然無法治癒,使當事人會「聞病色變」,產生很大的情緒反應。像林老先生對於記憶力退化與害怕得到失智症的反應,在老年人的族群中也常有所見。因此醫療人員在對患者說明失智症診斷與病情時,要顧慮到當事人的反應。雖然患者有「知」的權利,但告知診斷對患者所造成情緒的影響,即是主要的考量,也是醫療人員需要小心面對、處理的醫學倫理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eg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