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 不是「老番顛」 失智症關懷專線 幫幫您
文/傅慈菁 本文作者為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專員

失智症的十大警訊包括了:「記憶減退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言語表達出現問題」、「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抽象思考出現困難」、「東西擺放錯亂」、「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個性改變」、「活動及開創力喪失」等。
讓社會大眾更加認識這些警訊內容,一直是本會長期努力宣導的主軸,希望已經出現初期症狀的患者不再被家人視為「老番顛」,並且能獲得適當的醫療與照護,只是仍不免有民眾會在「出現警訊與罹患失智症」之間有些誤解,他們的反應常常是: 「我爸爸原本是溫和的人,最近卻很暴躁又常大罵,是不是得了失智症?」、「老人家現在記性很差,事情常常問了又問,他開始失智了,怎麼辦?」、「媽媽現在常忘記自己收的存摺或印章放在哪裡,她失智了!」
經逐步引導後,發現這些民眾的疑慮與不安,其實是自行判斷,未經各大醫院的精神科或神經內科門診就醫。 這些徵兆的出現,並不等同於罹患了失智症,正確且立即的做法,應是透過醫師、心理及護理等醫療專業人員的評估及晤談,並配合進行身體機能的實驗室檢查,排除其他可能造成這些徵兆的因子後,才能判斷是否患有失智症。
從就醫到診斷確定的過程中,家屬最重要的,除了給予醫療單位應有的診療時程,更重要的是,說明患者的病史與日常社會功能狀況,其中就包括詳細陳述出現了警訊中的哪些徵兆?以及這些症狀的頻率或嚴重度等。所以,在了解十大警訊之後,更重要的是,迅速安排就診,以及往後對於失智症更多的了解與準備。

台灣失智症協會除了在網頁www.tada2002.org.tw上提供醫師名單外,並設立(0800)474-580(失智時,我幫您)失智症關懷專線,希望透過無地域限制的服務管道,給予民眾後續醫療諮詢與心理準備的整體需求。

唯有配合正確的醫療判斷與照護,才能維持失智患者的心智功能及整個家庭的生活品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eg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