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地區的老年失智人口知多少?
劉秀枝 陽明大學兼任教授 1999年
 
阿茲海默氏症 (老年失智症) 一直被認為是無藥可治,直到 1996 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根據其臨床試驗的結果,通過了愛憶欣 (Aricept) 為治療此症的藥,才帶來了一線曙光。此藥經台北榮總神經內科臨床試驗,也通過衛生署的審核。雖然愛憶欣只對三分之一輕度到中度的患者有某種程度的改善或使其退化減緩,但這是目前惟一證實有效且副作用少的藥物。所以許多患者及家屬都引頸以待,頻頻詢問健保局何時能給付。以整體醫療的角度來看,此藥非常昂貴,雖然一天只需服用一顆 5 毫克,目前市面上一顆約賣 160 元。全民健保是否能負擔得起呢?
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到底台灣有多少阿茲海默氏症患者?
有關台灣失智症的社區盛行率早於半個世紀前 (1946 年) 林宗義教授就發表於國際醫學雜誌了。後來各家的社區研究陸續展開,至少有 10 篇成果發表。其中以最近十年來各大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所主導的 6 個社區流行病學最具代表性:(1) 台北榮總劉秀枝的全省 8 個鄉市及金門地區,(2) 台大醫院葉炳強醫師的台北市大安區,(3) 高雄醫學院劉景寬醫師的高雄市,(4) 高雄醫學院林瑞泰醫師的高屏地區,以及 (5) 陳榮基醫師的宜蘭地區等研究。
綜合以上各家的研究結果,台灣地區 65 歲以上人口失智症之盛行率為 1.9% ~ 4.4% (約 2.5%)。此盛行率明顯的比歐美國家 (約 5 ~ 10%) 為低。造成失智症的疾病種類與西方國家類似,以阿茲海默氏症為最多 (約 60%),其次為血管性失智症 (約 30%)。
為何台灣地區失智症之盛行率比歐美國家為低?有三個可能因素:(1) 基因差異:血脂蛋白基因分為 2, 3, 4 型,我們每人由父母各得一個,大部份的人是 3/3 型。血脂蛋白第 4 型 (apoE 4) 是阿茲海默氏症的危險因子之一。如具有一個第 4 型基因,則得到阿茲海默氏症的機會為不具第 4 型者的 2 ~ 3 倍。歐美國家正常人口中具第 4 型者約 16%,而許多台灣及新加坡等華人的研究顯示出華人血脂蛋白第 4 型的比例為 4.7 ~ 8.1 %,為歐美的一半左右。既然一般人口中帶有血脂蛋白第 4 型的危險因子者較少,當然得到阿茲海默氏症的人口也就跟著少。(2) 失智症患者之存活率低:根據台北榮總及高醫的研究,失智症患者兩年的存活率分別為 32% 及 52%,明顯的比西方國家 (約 56~86%) 為低。存活率低則會造成盛行率的偏低。(3) 輕度失智症患不易診斷:阿茲海默氏症的確定診斷要靠患者死後的大腦解剖。到目前為止並無一個生物指標可作生前診斷,所以診斷是要靠嚴格的臨床診斷標準,並且要排除可造成失智症的其他疾病。而最重要的一點是患者的記憶減退及其他大腦功能退化之程度要足以影響其工作或社交。然而,社區中老人家常不需工作,社交生活簡單,因而難以診斷為失智症。如果住在歐美等需高度獨立自主的環境時,可能就會被診斷為失智症了。
以 1997 年台灣地區的人口資料來算,65 歲以上人口共有 175 萬,那麼就有 43,750 人罹患失智症,其中 60% (即 26,250 人) 為阿茲海默氏症,推測阿茲海默氏症患者中約有三分之二 (即 17,500 人) 是輕度到中度嚴重的失智。如果所有輕度到中度的病患都服藥的話,以一天一顆 5 毫克,一顆 160 元來算 (健保價可能低於此價),那麼每月健保所要付的藥費約八千四百萬元。但這是目前患者與家屬唯一的希望寄託所在。如何在健保醫療經費的使用分配與患者的福祉權益上取得平衡點,其拿捏就有待當局者及醫界的智慧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eg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