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人家不對勁 失智或譫妄?

聯合報╱劉秀枝 陽明大學兼任教授、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 2007.11.16 04:52 am

78歲的陳先生(化名)被兒子送到急診室,因為他最近幾天變得很奇怪,精神恍惚,話說過就忘,有時會拉扯衣服,說是有螞蟻在他身上爬,但其實沒有。住院後,醫師診斷陳先生得了譫妄,可能是尿道感染所引起。

經過兩星期的抗生素治療,陳先生的譫妄幾乎完全消失,可以正常交談,但是近期記憶卻沒恢復。醫師請陳先生的兒子仔細回想,他父親的記性是否近年來就有問題?兒子覺得還好,但因平常工作忙,只關心父親三餐作息,並沒特別去注意他的記性。

倒是陳先生的兒媳注意到陳先生有時一件事會重複問,鑰匙、眼鏡、襪子常找不到,她以為這是老人家的正常現象。後來醫師安排進一步的認知功能測試及其他檢查,診斷陳先生有輕度的阿茲海默症(老年失智症)。

這個例子凸顯出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兩大常見問題,一是失智,一是譫妄,而且兩者常並存,甚至互為因果。因為失智是慢慢發生,不易察覺,而譫妄是急性精神混亂,病況明顯,所以家人常只注意到譫妄,等到譫妄治療好時,才發現原來還有失智。

失智症由症狀開始到診斷常有一、兩年的時間。除了記憶(尤其是近期記憶)減退外,其他認知功能,如方向感、判斷力、言語表達、算術能力等也會有障礙,而且症狀逐漸變壞。造成失智症的疾病以阿茲海默症為最多,其次是血管性失智症。

譫妄的症狀通常在幾天內發生,同樣是認知障礙,與失智症最大的區別在於患者的意識不太清楚,注意力無法集中,說話時常由一個題目跳到另一個不相關的題目。有時會出現視幻覺,如看到昆蟲、螞蟻等,或是被害妄想。常焦躁不安,日夜顛倒,甚至情緒激動,扯掉身上的點滴尿管等。

而且,這些症狀在一天之內會有波動,時好時壞,所以不同的醫護人員在不同的時段看到病人,有時會有不同的判斷。

譫妄的形成需要兩個因素,一是危險因子,即容易產生譫妄的體質,以高齡、失智症為最多;二是誘發因素,即是直接促成譫妄發生的情況,以藥物和感染最常見。誘發因素如發燒、某些含抗組織胺的感冒藥等,經處理後會痊癒。有些需要立即治療,如敗血症、缺氧、電解質不平衡等,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因此,當老人家講話不太對勁時,醫師需判斷是失智或譫妄,兩者的治療方式和預後有別,這時家屬提供的訊息就很重要,能幫助醫師作正確的鑑別診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eg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