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老人失智症, 為失智老人再創美麗的黃昏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仁愛綜合醫院  廖嘉稜主任

失智症的盛行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快速上升,並以65歲以上的老人居多,台灣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成長第二快的國家﹝僅次於日本﹞,而全世界估計約每七秒鐘增加一名失智症患者,台灣現在約有13萬名失智症患者,到2020年台灣估計將會有25萬名失智症患者,故失智症防治已經是一個『憶』不容遲的課題。

失智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疾病開始發生時,患者可能只是輕微的容易忘記事情、常找不到東西或是放錯地方,一般人常常都沒有放在心上,等到對複雜的工作不再有處理能力、減少和家人及鄰居的往來、甚至迷路或個性大轉變、出現奇怪的想法、覺得別人要害他﹝她﹞、或有人要偷他﹝她﹞的錢﹝一般人所說的老番癲﹞等病情時,則已經到了嚴重的階段了。即早發現、即早治療,除了病情可以減緩,患者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及早規劃,家屬及患者也可以因病情的改善,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失智症的十大警訊:
一、 記憶減退影響到工作 : 一般人偶爾也會忘記,不過一提醒就會想起來,但失智患者經過提醒卻也無法想起。
二、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如媽媽不知如何炒菜、鋼琴師不知如何彈琴。
三、 言語表達出現問題:失智症患者會想不起某個字眼,甚至以替代方式說明簡單的辭彙,如「送信的人(郵差)」「用來寫字的(筆)」等。
四、 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失智患者會搞不清年月,白天或晚上在自家周圍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
五、 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如過馬路不看左右紅綠燈,一次吃下一周的藥量。
六、 抽象思考出現困難:日常生活操作電器如微波爐、遙控器、提款機的操作,對指示說明的意思無法理解。
七、 東西擺放錯亂:將物品放在不恰當的位置,如水果放在衣櫥裡、拖鞋放在被子裡、到處塞衛生紙等。
八、 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情緒轉變較快、一下子哭起來或生氣罵人。可能出現異於平常的行為,如隨地吐痰、拿店中物品卻未給錢、衣衫不整等。
九、 個性改變:如疑心病重、口不擇言、過度外向、失去自我克制或沈默寡言。
十、 活動及開創力喪失:失智患者變得更被動,需要許多催促誘導才會參與事務,放棄原本的嗜好。

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包含兩大後天危險因子:
一、 中風會加速阿茲海默症病情的惡化,故控制中風的血管性危險因子也是預防阿茲海默症之道,所以高血壓或糖尿病的飲食控制,並定期服藥而且要注意是否有高膽固醇並多運動。
二、 低教育:鼓勵大家多動腦。

延緩疾病進展:目前衛生署已經核准兩類藥物,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三種),麩胺酸受體拮抗劑(memantine)。

精神行為問題:此時則須要精神科醫師及抗精神病藥物的介入。

如何面對失智症:失智症有很多種,而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致病原因仍不清楚,目前仍無法根治。故針對目前處理乃針對危險因子,延緩疾病進展及處理精神行為問題著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eg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